首页 > 乡村振兴 > 种植技术 > 粮食 正文

单种玉米前期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

来源: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:2010-04-22 

  许志斌         研究员        宁夏农科院

  2010-4-23
  玉米的田间管理一般分前期、中期、后期,今天我们主要讲玉米前期的田间管理。
  今年由于受春季雨雪天气的影响,单种玉米面积有所增加,为了充分发挥玉米的最大增产潜力,一定要做好玉米前期的田间管理工作。
  玉米前期生长发育主要是苗期阶段和穗期阶段,在不同的生育阶段玉米的生长发育特点是不同的:
  1、苗期阶段
 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,是以生根、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。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:根系发育较快,但地上部茎、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。
  2、穗期阶段
 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,称为穗期。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,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: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,就是叶片、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。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,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。为此,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,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,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,以达到穗多、穗大的目的。
  因此,围绕其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,要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:
  1、及时破板结
  2、中耕除草
  中耕疏松土壤,提高地温,同时锄掉杂草,减少地力消耗,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,增加土壤有效养分,还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;当土壤水分过多时,中耕又起到蒸发散墒的作用。这就是农谚所说“锄头里有水又有火”的道理。
  5月上旬至6月上旬对玉米进行中耕,原则是苗旁浅,行间深,一般2次。中耕是玉米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,中耕松土有如下好处:
  (1)疏松土壤,流通空气,提高地温
  春玉米早春温度低,及时中耕松土,可以提高土温,有利根系下扎,促进幼苗生长健壮。同时有益于土壤微生物活动,加速有机质的分解,提高土壤有效养分,改善营养条件。
  (2)调节水分,防旱保墒,促进玉米生长
  中耕松土以后,破除土壤板结,截断毛细管,防止松土层以下水分蒸发,达到蓄水保墒作用。当土壤水分过多时,中耕松土又可使土壤水分蒸发,使玉米生长良好。
  (3)防除杂草
  玉米行间较宽,易生杂草,结合中耕松土可清除杂草,利于作物生长。中耕的时间应根据土壤、气候等条件而定,一般雨后不久就要进行中耕。中耕的次数,以保墒、除草为原则,土质粘、干旱、草多应勤中耕。
  玉米培土是栽培技术中一个环节。培土能增加表土受光面积,减轻草害,提高肥效,防风抗倒。培土不宜过早,过高,以免损伤基部的叶片。培土的时间,一般在孕穗至抽雄前分二次进行,第一次培土低些,第二次高培土。如果进行一次培土的,最好在大喇叭口期进行。
  3、间、定苗  玉米三叶时进行间苗,五叶时定苗,1穴1苗,缺穴处留双苗。
  4、追肥
  苗肥:就是在玉米苗期追施的肥料,大约占追肥量的25%左右。玉米幼苗的1~3片叶的生长依靠种子自身胚乳的供给,以后要靠植株从土壤中吸取养分而生长,玉米苗期主要以根系生长为主,茎叶生长为辅的,根系生长比茎叶快,此期根系发育完善成根系群,茎叶的生长要为以后的生殖生长打下一定的基础。因此,在玉米定苗后要追施玉米苗肥(5~6叶),亩追尿素7~10千克,可结合中耕将肥料施入,特别对弱苗要增施肥料强化管理,提高玉米幼苗的整齐度。
  穗肥:就是为穗大粒多而施用的肥料,约占玉米追肥量的50~60%。此期是雌穗(棒子)开始发育到雄穗(顶穗)抽出前,此期营养体生长速度最快,雌雄穗分化处于盛期,需水需肥最多,是决定果穗大小,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。这时重施穗肥,肥水齐攻,既能满足穗分化的肥水需要,又能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生产率,使运入果穗的养分多,粒多而饱满,产量提高。生产上一般穗肥于玉米大喇叭口期6月15~20日,结合灌水亩追尿素20~20千克或碳铵50千克。
  粒肥:在玉米抽雄至开花授粉前追施,约占玉米追肥量的20~25%左右。粒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叶片早衰,提高光合效率,促进粒多、粒重、获得高产。据研究,玉米子粒产量的90%以上来自于抽穗后子粒灌浆阶段绿色叶片的光合作用,玉米果穗及其以上叶片的光合产物运输到子粒的多,而下部叶片运输到子粒的少。因此,在玉米生育后期,保持和延长植株中上部叶片的功能期,是提高子粒干物质的重要措施,生育后期绿叶多,制造的营养物质多,子粒灌浆充足,子粒饱满,粒重增大;如绿叶少,叶片早衰,子粒瘪小,减产严重。生产上一般粒肥于7月中旬麦收后亩追施尿素10~15千克或碳铵30~40千克。
  5、灌水
  玉米属深根系作物,根系发达且入土较深,抗旱能力强,比较适应缺水地区种植。从玉米的需水规律看,玉米苗期需水较少;孕穗期(拔节至抽雄)正值玉米茎叶生长旺盛,雌穗开始分化的时期,加之气温较高,叶面蒸腾量大,需水增多;灌浆期需水最多,此期不仅要满足叶片光合作用和蒸腾消耗,还要满足子粒灌浆的水份需求。
  玉米苗期对水分缺乏的抵抗能力较强,适当的水分缺乏可起到蹲苗和抗旱锻炼的作用。因此,玉米苗期的水分管理以控为主,一般不需要灌水,要进行蹲苗。
  拨节期要及时灌水,一方面通过灌水追肥满足玉米快速生长的要求,另一方面对苗期控水产生补偿效应。抽雄期水分缺乏将导致严重减产,应及时灌水。灌浆期正逢雨季,降水正常,可不灌水,如果遇上干旱,在8月中旬可适时补灌1次水。因此单种玉米苗期不灌水。拔节期(6月上中旬)灌第一水,抽雄期(7月中旬)灌二水。灌浆期若逢雨季,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正常,可不灌水,如果遇上干旱,在8月中旬可适时补灌1次水。套种玉米小麦收获前灌水同小麦,小麦收获后7月中旬灌一水,8月中旬到9月上旬土壤缺水可再灌一水。
  6、玉米地老虎的防治
  玉米苗期的主要虫害就是地老虎,地老虎的种类很多,经常发生为害的有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。
  地老虎一般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,各龄幼虫的生活和为害习性不同。一、二龄幼虫昼夜活动,啃食心叶或嫩叶;三龄后白天躲在土壤中,夜出活动为害,咬断幼苗基部嫩茎,造成缺苗;四龄后幼虫抗药性大大增强。因此,药剂防治应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。
  地老虎成虫日伏夜出,具有较强的趋光性,特别对短波光的黑光灯趋性最强,对发酵而有酸甜气味的物质和枯萎的杨树枝有很强的趋性。这就是黑光灯和糖醋液能诱杀害虫的原因。
  防治时期与方法
  防治时期:宁夏灌区最佳防治时期应该在5 月10日前后,一般玉米出苗5-7天即可防治。
  地老虎的防治,必须采取诱蛾、除草、药剂、人工防治相结合的措施,才能有效地控制为害。
  (1)诱杀成虫 诱杀成虫是防治地老虎的上策,可大大减少第一代幼虫的数量。方法是利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。
  (2)铲除杂草 杂草是成虫产卵的主要场所,也是幼虫转移到玉米幼苗上的重要途径。在玉米出苗前彻底铲除杂草,并及时移出田外作饲料或沤肥,勿乱放乱扔。铲除杂草将有效地压低虫口基数。
  (3)药剂防治 
  施毒土 用3%呋喃丹颗粒剂每666.7平方米用量1.5千克,或50%甲胺磷乳剂每666.7平方米0.5千克,加细土40千克混匀施入。
  毒饵诱杀 对4龄以上幼虫用毒饵诱杀效果较好。将0.5千克90%敌百虫用热水化开,加清水5升左右,喷在炒香的油渣上(也可用棉籽皮代替)搅拌均匀即成。每666.7平方米用毒饵4~5千克,于傍晚撒施。
  一般防治两次效果最佳,第二次在第一次施药7-10天进行。